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4:45:54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第14课《艳丽的大公鸡》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艳丽的大公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一学龄儿童对颜色已有初步的认识,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听一听,说一说两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公鸡的打鸣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有关鸡的成语,让学生在特别自信,有兴趣地把所学语文知识在美术课中得到运用,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引出课题。

(二) 欣赏,学生畅谈感受

通过先看一看:课件图片欣赏,了解生活中鸡的各种形态,为学生创作《艳丽的大公鸡》的动态作好铺垫;再比一比:欣赏农民画《金鸡展翅》,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由无意识地看到有意识地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三) 分析思考,探究感知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分三步进行:

1、利用色相环和学生一起学习色彩知识

2、欣赏冷色、暖色作品,让学生体验冷色、暖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3、欣赏一组图片,看他们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艳丽的大公鸡的。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

给时间让学生去欣赏和感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美感,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四)、提出质疑 教师示范

如果你来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教师进行演示,例如动态、色彩调和等。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难点。

(五)、大胆创作

通过上述环节理性的分析,结合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用冷暖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创作同时,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学生创作时,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提出自己大胆的设计。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难题,拓展学生的创造思路,渗透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

(六)、展示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点评,大胆展示、交流,互相学习,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运用学到的知识评价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摩与分析别人的作品,并从中学习。

(七)、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冷暖运用,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创作了艳丽的大公鸡。冷色和暖色在生活中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欣赏色彩的冷暖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名家绘画、居家装饰,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3部分:课题:艳丽的大公鸡;冷色与暖色的特点:冷色——凉爽、清新,暖色——温暖、热情;还有展示区。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兴趣,强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地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素质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说课稿 篇2

一、关于教材

《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首篇。本学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与剧本。小说占60%,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惶》,是《彷惶》的第一篇。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的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 ……此处隐藏5608个字……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比赛,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来,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为什么有些同学拿得快。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包

首先教师请大家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学生会回答:给物体分类)接着就请同学们先分类整理,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与学生的整理过程可以给予过程性评价)。

[2]、介绍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学生是按学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学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两类等。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笑笑和淘气是怎样分的,你和谁的分法一样?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书包并初步体会分类的好处

请学生把自己已经分类整理好的书、本子再放回到书包里,再比一比看谁拿得快,让学生感受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学生会知道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乱,书包里比以前整齐多了,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的好处。

(3)解释与应用

在做练习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猜想推测活动,分类之前学会先思考后再行动,这既是做事情的一种好习惯,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分类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这样分好不好?(有必要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分帽子”、“分车子”、“给老师和同学分一分”,学生是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你认为谁拿书会快一些,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车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一人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房间和其他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

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