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21 14:49:43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⑴不上不下(卡)。

⑵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⑶土撒在热水上(垫)。

⑷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⑸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⑹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⑺学猫叫。

⑻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课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的主要对话,知道春天的一些季节特征。

2、感知故事中电话号码的排列顺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春天的电话》课件, ……此处隐藏2908个字……

四、书写生字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夜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引入。

2、学生朗读全文。

二、读文感知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⑴ 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小蚂蚁着急的心情。

⑵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课文4~7自然段:

⑴ 出示插图1:

引导学生发现谁帮助了小蚂蚁。

⑵ 自由读4~7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悟知道的内容。

⑶ 指导朗读。

⑷ 分角色朗读睡莲与小蚂蚁的对话。

三、合作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8~12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了解蜻蜓、萤火虫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四、朗读扩展

朗读13~16自然段,扩展说话,朗读感悟:

1、出示插图2: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在回家的路上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的谈话。

2、自由表达。

3、学生创造性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扩展说话:

星星看到这一切,在说什么?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家的乐园罗布泊?”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

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

⑴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⑵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强烈的对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

(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

(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

(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