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1 16:07:54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5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大家都以灿烂的笑脸表示对他们最真诚的欢迎。这让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道《论语》这部书中记录了谁的言行吗?

(板书:孔子)

2、交流: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同学们能通过问父母、上网查找、看书等多种途径了解信息,可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你还能记住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板书:拜师)

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板书:向谁、为什么、去哪里、怎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中,相信你们只要用心读书,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看黑板,刚才在同学们读书时老师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等候 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品行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名字,是不是把你们搞糊涂了呢?

出示: 孔子 孔丘 仲尼

老子 老聃

这到底是几个人呢?

师: “子”是当时特别有学问的人才能用的尊称,可见孔子、老子是学问颇深的人。为什么孔子自称为孔丘,而老子却称他为仲尼呢?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用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再次读文,说说主要内容。

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请你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

a、指名试说。

b、出示:孔子(什么时候)(为什么)拜(谁)师。

也许拓展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三、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有些问题比较浅显,你能马上回答出来吗?孔子向谁拜师?

(板书:老子)

你对老子有多少了解呢?原来老子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物,难怪孔子要向他拜师呢!

孔子去哪里拜师呢?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这两个问题是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文章的第一段,你知道孔子为什么为什么要拜师吗?

四、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你能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什么样才是远近闻名,那孔子只是一名老师凭着什么而远近闻名呢?

是啊,他学问渊博,人们都愿拜他为师,可是孔子却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

(板书:谦虚好学)

(二)、学习第二段

1、正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远离家乡去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呢?拜师的过程一帆风顺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画:(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终于)

师: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拜师一路艰辛。你们能想象一下孔子这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师: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打个盹就行了。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老师此时也被孔子拜师的执着精神打动了,我想用动情的朗读,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会看到怎样的孔子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师范读)

此时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会是什么样?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得非常好——风尘仆仆。你理解“风尘仆仆”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意思呢?

小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理解了“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和“风尘仆仆”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的词语可以通过字面理解,“风尘仆仆 “这个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了理解。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你们想读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a)孔子在拜师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孔子拜师的艰辛。

(b)孔子战胜了种种困难,再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顽强意志。

(c)孔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高兴心情。

2、(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生:孔子来到洛阳向老子行礼拜师。

师: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不同的场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这样的场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侧,身体前倾,头略低于手。

师:现在请你轻轻地起立,让我们走入文本,随着孔子去思、去想、去做。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此时此刻他看见洛阳城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迎候着他,这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呀。让我们随着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导学生做拜的动作)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 ……此处隐藏23109个字……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纳、丘、毫、授、佩”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纳、闷、丘、迎”等12个生词。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学习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析。(难点)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感受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知识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ānyíngháowúbǎoliúchuánshòu

()()()

nàmènfēngchénpǔpǔwénmíng

()()()

2、我会填上恰当的字。

日夜()()风尘()()

学()()博()无保()

远近()()()餐()宿

3、小组合作读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小组读课文,品读一下孔子是如何拜师的。并用“—”标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2)品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句话中表明路途之遥远的词语是;表明路途中生活艰苦的词语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的词语是;写出了孔子最终还是历尽艰辛来到洛阳的词语是。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

3)品读句子,对比理解“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近义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体会一下这些词能不能互换?

4)通过讨论,我明白了课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拜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精神和老子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我会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说一段话。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

五、当堂检测:

1、我积累的孔子名言有:

(1)三人行,

(2)不亦悦乎?

(3)知之为知之,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字,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他是我国伟大的和。

(2)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为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