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时间:2024-10-04 16:47:12
《安塞腰鼓》教案(15篇)

《安塞腰鼓》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塞腰鼓》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

2、简介安塞腰鼓

3、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4段由男生读,5至27段由老师读,28至30段由女生读。

1.朗读指导:

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2.速度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

《安塞腰鼓》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句、感叹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学方法】

提问法、教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画面、和范文朗读片段。

学生:听歌曲《黄土高坡》的录音,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查找“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 碍,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导入语:一曲激昂高亢,展现西部人民壮志豪情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图)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 刘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灯片)

谈到天下第一鼓,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提问三四个同学,问题留到课尾解决)【注:

2、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3、学生谈观感。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通过观看视屏同学们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么?(雄伟,气势磅礴等等)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现在同学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文字开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教师应适当提醒同学们用笔勾画;及时表扬同学做的好的地方;教师下讲台走动观察)。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动中体会文章感情,讲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请同学们起来说说找出的优美句子。重点讲解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读、效果)。讲解后请一个同学读,再全班齐读,再放录音。让同学们在对比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声,作者还描写了后生们的动作。重点讲解“搏击”一词,与其他描绘打鼓的动词(打击、敲打)相比,作者为什么要用“搏击”,这体现了后生们的顽强的生命力。与安塞腰鼓的发源地——黄土高原联系(搏击腰鼓、更搏击贫瘠、搏击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同学们体会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③回头看,安塞腰鼓不仅仅是写腰鼓,还写人、写环境、写土地。(老师点明主旨)

④要求同学们找出最能体会作者情感的句子(提问)。讲解反复的修辞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学读、全班读、录音机读。比较学习,体会情感。

⑤短句和感叹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 ……此处隐藏19523个字……p>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请同学归纳写作特点,提示:

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参考:

1、铿锵的短句;

2、激昂的排比;

3、疾猛的节奏。

《安塞腰鼓》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本文浓墨重彩,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可以说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朗读是情感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品味朗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而且自始至终一直交错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语句铿锵,具有诗意美,学习本文的结构形式,谴词造句的表现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这一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无处不体现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学生学习本文,能获得对文化艺术美的欣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已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问题学生未提出,教师又认为重要的,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达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共同研讨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写作练习,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l00字左右。

(这一环节体现了反馈原理,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为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自由空间,再次对教学重点进行巩固,并有了新的突破,让所学知识成为自己能运用的果实。)

(第二课时练习和质疑问难的内容略)

相关资料

1.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

《《安塞腰鼓》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