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6-21 14:43:51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汇总8篇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本活动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了解两脚重量相等,且足够重时能让物体平衡。

2.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人一份钢丝架子、大记录表一张、铅笔。

2.人形卡纸、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

3.相关多媒体课件、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欣赏,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杂技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在走钢丝)这个人走的怎么样?(很慢、很平稳、没掉下来)

3.教师:对,他走得很慢、很平稳,没有从钢丝上掉下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请幼儿欣赏纸质小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从而发现小人是怎么走钢丝的,用什么部位在钢丝上走的。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小人不掉下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小人纸片,组织幼儿探索走钢丝不掉下来的秘密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他想尝试跨在钢丝上不掉下来,谁愿意来试试。(教师请1-2名幼儿试一试)

2.教师示范小人走钢丝

(1)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样?(教师将小人横过来摆放,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人成功的秘密

(2)教师: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没成功?(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秘密就是老师请了2个硬币帮忙,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2个硬币,请你们去试试。我们可以请双面胶帮忙!

4.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贴硬币的位置。

(1)教师有针对性的请2名幼儿上台展示硬币所贴位置

教师: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教师摆放在钢丝上,引导幼儿观察)

a.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将硬币贴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会掉下来了。

(3)教师:你们成功的也和他一样贴在脚上吗?

(4)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赶紧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将纸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样的将其跨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但是结果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的没成功?老师的成功了?”让幼儿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后老师再暗示幼儿:“是因为请了2个硬币帮忙所以才成功”,这时幼儿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还很模糊,到底贴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这时,教师提供幼儿找寻答案的机会,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得出秘密是将硬币放在小人的左右两只脚上让其增加重力,从而保持平衡。本环节教师材料准备充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机会让其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秘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意义,对于没有贴对的幼儿教师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师:想想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小人稳稳地快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

你们觉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师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多种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师:到底能不能成功,请你们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人稳稳地跨在钢丝上。(幼儿操作)

(2)教师依次展示4种材料的探索结果。

①【橡皮泥】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橡皮泥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橡皮泥必须用的一样多。

……此处隐藏2632个字……儿每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活动过程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出示一组图片 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总结分享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

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鼓励幼儿观察、寻找凹面镜和凸面镜在日常生活运用,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梧桐树的名称,感知其外形特征,了解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初步学习由上及下由远及近的观察。

3、在“躲猫猫”的游戏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梧桐树。

物质准备:1、预先在户外选择一棵梧桐树。

2、用梧桐树叶制作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树叶拼贴画,引发幼儿寻找树叶的愿望。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这是什么树的树叶?

2、观察梧桐树,感知梧桐树的特征,说出梧桐树的名称。

——教师:这是什么树?我们站在远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抱一抱。分别观察梧桐树的树干、树皮、树叶是什么样的。

——拾一片树叶,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树叶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梧桐树的好处。

——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太阳下和树阴下,感受温度的变化。

——教师:你喜欢梧桐树吗?为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玩“躲猫猫”游戏。

请幼儿找一棵梧桐树站好,教师寻找躲藏起来的幼儿,找到幼儿后,请小朋友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梧桐树的?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宝宝发现:颜料放水里,水变成颜料的颜色;蜡笔放水里,水没有变色。

2,体验玩水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绿色颜料、2支排笔、蜡笔(若干)、水盆1个、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材料导入

1, 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李老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这是什么?

幼:颜料、蜡笔

2, 这是两瓶水,把颜料和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二、水的实验

师:现在我们试一试:

1, 颜料实验:颜料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颜料放水里,看水会不会变颜色?

幼:水变成红色了

总结:红色的颜料放水里,水也变成了红色了。

2, 蜡笔实验:这支蜡笔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变成红色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试(幼操作)再把水摇一摇,水变色了吗?

幼:没有

总结:蜡笔放水里,水不会变色。

三、幼操作

师:是不是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呢?现在老师请小朋友都试试

1, 蜡笔实验:每人一支蜡笔、一盆水,分组投放。

总结: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

2, 颜料实验:人手一个水瓶,师依次投放颜料。

总结:颜料放水里,水会变成颜料的颜色。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